学员:
学《奇迹课程》之前,我对孩子是很严格的。接触了《奇迹课程》之后,我觉得这是更好的方法,于是我就试着少管孩子,结果他的成绩反而上去了。我就反思,既然我不做什么他的成绩却上去了,那我就別太要求了。比如他今天不写作业,我想:“算了,不写就不写吧,作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。”就由着他玩IPAD;明天他又没写,我还是“算了,算了”,由他去。这一年,我们两个都过得很开心。结果,到了期末,他的成绩就一败涂地。我就非常疑惑,《奇迹课程》到底是不是更好的方法?
若水:
虽然这一年你过得“很开心”,但你心里始终有一个“隐忧”,那就是:“如果一年都不管孩子的功课,他会……”。看起来你是在宽恕,宽恕孩子不写作业。但《奇迹课程》对宽恕的定义是说,你要宽恕的是“你认为他做了,其实他并没有做的事情”。那你真正要宽恕的是什么?
当你放任孩子不写作业的时候,你的眼光从没离开过他。你说你放过了孩子,其实是在和孩子玩一个游戏:用“奇迹”的方式,也许孩子会变成你期待的样子。你依然在试图操控他,只不过换了一个更“高明”的办法。
以前,你通过严格要求来控制孩子,发现不管用,或者效果不佳。现在学习了《奇迹课程》,你觉得:“这下好啦,我有更好的办法来对付孩子了!”
在跟孩子的互动里,最笨的妈妈用打骂,比较聪明的妈妈就用心理学,总之要让孩子听话,变成妈妈希望的样子。但是,肯恩常说,小孩子外表天真无邪,可他的“小我”是和你一样的,早就是“完成的小我”。所以,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妈妈的期待总要落空。
为什么你怀疑《奇迹课程》到底好不好用?因为你走错了方向。你假装自己在宽恕,孩子的“小我”全知道,当你的眼光盯住他不放时,就已经掉进他的戏码里了。你们两个都在玩明争暗斗的把戏,因为你的目的不纯,所以注定失败。
玩过心理学的都是这样。你学了一个本事,回家真的管用,可过不了多久,你的孩子就看出你在玩什么把戏,你的本事马上失效。
那么,你需要宽恕孩子“他没有做而你认为他做了”的究竟是什么?如果孩子没有满足你的期待,没有得到好成绩,甚至将来受苦,你会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,会內疚,感到对不起孩子、对不起老公、对不起很多人。为了逃避这个內疚,你必须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。怎么证明?孩子一定要优秀!
所以你真正要宽恕的,并非孩子有没有写作业、是不是玩游戏,那些都是假宽恕。你要了解,孩子的存在不是用来满足你的生命需要,你的罪咎惧是你自己的心灵必须面对的东西。
当然这并非要你从此不再管孩子,而是你要清楚你管他的“目的”是什么。收回你的投射,孩子的生命自会绽放出他自己的光彩。
本文摘录整理自若水于2018年10月于北京所带领之“由宇宙的进化轨迹,重新为《奇迹课程》定位”研习,上课前的读书会录音片段。
感谢:
听打/玉双
编辑/阿鞏
修订/若水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