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设防(defenselessness) 无论你做了什么,我都无需防卫。如果你在爱,我内心的爱自会延伸出去,拥抱你的爱;爱必定遇见爱。 请上千聊观看 https://m.qlchat.com/wechat/page/topic-intro?topicId=2000011518290376&pro_cl=link&ch_r=shareR2&shareKey=c949085e395dc4482f0391084eb42524free&fromOld=1&shareUserId=240000242044942
今天早上我们来聊聊“不设防”(defenselessness)。整部《课程》不断重复着这个词,不仅提了很多次,更将它的内涵融到了字里行间。 要想落实耶稣和他的课程所倡导的宽恕,我们必须学习不设防。而不设防的目的,正是为了修正防卫心态。“防卫”(defensiveness)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学术语,具体到今天的主题,指的是小我自以为受到威胁时,所做的反应。你的话勾起了我的罪恶感,我立刻进入战备状态。这些反应我们再熟悉不过了,所以我们所说的防卫,并不是用刀、枪或者,空手道,柔道等功夫防身,而是一种心理反应。 我们都很清楚什么时候自己或别人开始防卫了。我们之所以防卫,是因为相信某个东西正在威胁我们。这种信念源自于在此之前,我们已经相信了小我的谎言,相信自己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了。所以只要听到逆耳之言,感到罪咎时,我们就会开始防卫和戒备,要么结结巴巴不知所云,要么喋喋不休,编造借口合理化自己的行为。 只要防卫心一起,上主的平安便匿迹了,爱也消失了踪影。我们所思所想诠释如何保护自己。说白了,我全力保护的那个“自己”只可能是小我。而我们的正念思维所反映的上主的真实自性,并不需要保护。也不需要防卫(defense),这是不设防的心态和人生的基础。 换句话说,你可能攻击了我,可能对我恶语相向,但影响不到我,因为我知道它们不是真的。即便我在人世间可能犯了错,并不意味着我就是一个有罪的上主之子,要受惩罚,要被上主或者你惩罚。我可以看着这件事说,是的,你说得对:我的确说了难听的话,做了欠考虑的事。但那只是我因为恐惧而选择师从小我,放弃了圣灵。我并不是罪人,我只是犯了错。 《课程》不断指出,“罪”和“错误”有如天壤之别。犯了罪要受惩罚,而错误是可以修正的,而且,圣灵或耶稣的修正,总是温柔、仁慈和真诚的。错误说明:“你连天堂的一个音符都没有错过,” (T-26.V.5:4)。我和上主之间从未有过障碍,我跟你之间也没有任何隔阂,我和我的真相之间也毫无间隔。我只是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。这才是不设防的含义。 缺了不设防的心态,我们是不可能宽恕的。当《课程》要我们宽恕弟兄并没有对我们做的事时,它并不是说这个人在身体层次上什么也没做,什么也没说。也不是说他没伤害过我的亲人,朋友。《课程》的所强调的是,你并没有从我这儿拿走上主的平安。无论你怎样对待我或别人的身体,你都无法拿夺走我或任何人的上主之平安。这是宽恕的基石,也是“为了某人并没有做的事而宽恕他”的真义。 总之,如果我感觉不到上主的平安,必定是我选择不去感受它。那是我的责任,我的选择;跟你或你的小我无关。正因如此,我才可能放下防卫,因为你不是我的敌人。即便你把我当成敌人,敌视我,但你并不是我的敌人;你是我在基督内的弟兄姐妹。我们完全一样。眼下我可能正好清明,而选择了正念之心,你可能暂时神智失常而选择了妄心,但我们的装备是一样的。我们都有小我,都有圣灵,都有从中选择的抉择能力;我们完全一样。这是“不设防”的核心。 无论你做了什么,我都无需防卫。如果你在爱,我内心的爱自会延伸出去,拥抱你的爱;爱必定遇见爱。如果你陷入恐惧而攻击我,那只是因为你害怕爱,我内心的爱会拥抱恐惧中的你,融化你的愤怒,驱散你的恐惧,爱吸引爱,爱总会遇见它自己。即便你对此一无所知,即便你仍感到害怕、愤怒,你的心灵(你的正念之心)仍会得到强化。我的爱的回应,我的不设防,会强化你选择正念之心的决心。 当《练习手册》说:“不设防就是我的保障” (W-pI.153.)时,它等于说:“爱和平安就在我的不设防里,”而这正是我想跟你分享,跟世界分享的,因为我想分享给我自己,提醒自己那也是我的真相。 台湾奇迹信息中心提供 中译:红云 修订:敬伟 中文润饰:归雁 安晴 字幕核对:Bambhutia 欢迎赞助 http://www.acimtaiwan.info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