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骆驼‧狮子‧小孩》摘选【神圣的是】
到目前为止,我们都还在骆驼和狮子的阶段。骆驼对世界俯首称“是”,浑然不觉这个“是”就是一种 对真理的否定。整个世界都是这个“是”的化身,而我们全都加入“否定真理”的行列。骆驼(小我)把我们带入荒漠,直到我们忽然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想这样下去,我们就蜕变为狮子,痛下决心抵制世界对真理的否定。这就是狮子“否定对真理的否定”(T-12. II.1:5)。我们说的“不是否”,等于对真理说“是”(T-21.VII.12:4)。唯有解除小我先前的否定,剩下的便是“神圣的是”。 以《课程》角度来看,尼采这个“神圣的是”代表对真实生命本身的肯定,与世俗生命是两回事。换言之,终极的“神圣的是”,乃是针对上主与圣爱而发的。也因此,这个“是”无法藉由任何努力来达成,直到我们终于意识到狮子阶段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,这个“是”便出现了。 可还记得先前提过的观点,狮子阶段的那种自我良好感觉,很容易让我们把真正的目标抛诸脑后,忘了眼下只是一个过渡时期而已。倘若缺少这份觉察力,狮子的强力意志(或说选择的意志)很快就会变质,转而化为企图征服与破坏一切的“主宰的意志”。这种诱惑力之大,令宗教史上许多精神领袖也不免马失前蹄。当我们初尝强力意志这种心灵选择能力的甜头时,往往即刻与它认同,而成为我的意志。难怪阿克顿爵士(Lord Acton)会说出“权力使人腐化,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”这句名言。我们此刻仍然缺乏谦逊,也未能明白这个特质是第一阶段的必修功课,到了第二阶段也同样重要,因为我们必须凭靠谦逊才能进入第三阶段。 《奇迹课程》即是最好的例证,它问世不久后就被人当作反对异己的武器。记得七十年代中期,有一回,海伦、比尔、茱蒂和我一同造访南部某一州,我们结识了一位在成长过程曾在教会受过创伤的男士。他将《课程》驳斥《圣经》和教会的所有章节整理列表,准备大张旗鼓去跟他的牧师辩论耶稣究竟说过什么。幸亏被海伦劝阻下来,后续如何就不得而知了。 这便是误用“力量”的实例。纵然认清“世俗价值根本行不通”这个事实会让我们活得愈来愈自在,但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有责任传扬这一真理,因而不惜侮辱别人、证明对方有错,甚至让他下不了台,那便恰恰符应了查拉图斯特拉所说的:就算我们知道自己是对的,我们还是错了。因此, 每当我们认定某事非做不可,或是察觉到有个强烈的“我”感升了起来,或者认为唯有自己知道真相,这种时候,我们就该提醒自己“事实绝非如此”。
译者:林妍蓁 若水
|